|
有句俗话,叫做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,这个“虚”包含脾虚、胃虚和气虚。人们在夏天普遍会消瘦一些,就是因为脾胃虚弱的缘故。其实,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讲,在四季中还有一个“长夏”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,涵盖了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四个节气。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,每到夏末秋初,无论是衣物还是食物都特别爱发霉,就是因为此时正处长夏时节,而“湿”为长夏的主气。7 j: h, g8 J/ G B+ g& r4 W

; _' M4 V( L$ d# b 夏末秋初 “瓜”字辈的要少吃3 n5 G" M% K4 O; j% V' _! z
中医认为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,长夏湿气本来就重,如果这个时候不小心淋雨,或是没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透的衣物,就极易使脾脏为湿邪所困,从而出现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、肢体困重等症状。这个时候你再多吃寒凉食物的话,就会更加加重脾胃的负担,所以这个时候拉肚子的人也特别多。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,护好肠胃,特别是冰镇西瓜,这时能不吃就不吃了。2 T; Q. X8 c8 x& J- D
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,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,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。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,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,叫“寒瓜”。西瓜性寒解热,食之冰凉,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。西瓜本来性寒,若这“寒瓜”再在冰箱里一放,简直就是“雪上加霜”,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,吃上去很过瘾,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。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,甚至出现头昏乏力、身体困重等现象,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。
* `' {+ n+ r. m 其实不只是西瓜,甜瓜、黄瓜、冬瓜、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。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,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“火上浇油”,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。所以过了夏天,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“历史舞台”了。% W' |, u& w0 a) s- c% R. w Y
: j5 G& |) m( K, u8 m, X) k
秋后暑热 “豆”字辈要多吃- @ g4 i0 G- L% a/ U, E
不宜吃瓜类,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?6 i) j7 j3 g0 R8 L$ y4 X
绿豆
- n) ^: I; l& }3 X) I0 R2 e- ~ 其实,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,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。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,还可化湿,助你的脾胃解围。
. A% s* Y: j. e6 i% N 红豆; S) t8 B& y8 a8 G# z" h& N
其实不只是绿豆汤,绿豆的兄弟“红豆”(也称赤豆、赤小豆)也有这样的功效。李时珍曾称红豆为“心之谷”,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、清热除湿、消肿解毒的功效。由于红豆性善下行,通利水道,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。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,若是担心因“贴秋膘”而致身材变形的话,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,即有消暑化湿,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,何乐而不为!0 ~1 P5 s0 q% j6 i& O
$ g2 U8 }0 q- w) j, [* ?: J( u0 f
初秋养脾 少吃秋瓜多吃秋果2 Y8 I% t- d4 t
瓜类不能吃,那吃什么好呢?秋瓜不宜多吃,秋果却是可以吃些的。
4 }6 z) z: O, }! w% F* f 秋梨8 ~7 i* v0 m) c( j# ^
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。秋梨又被称为“果宗”、“玉乳”,有“百果之宗”的美誉。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,能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的功效,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,是去燥的最佳选择。! p& N! u# `/ b/ ^# Z
秋梨吃法不同,功效也不同,民间有“生者清六腑之热,熟者滋五腑之阴”的说法。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,生吃就好。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、润喉祛痰的功效,熟吃更佳。可以将梨隔水蒸过,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,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,食用起来更加安全。# g0 N5 c3 J6 S6 G! Y
大枣" u6 ` u3 F% v7 g
另外大枣也是比较适合的佳品。大枣有“木本粮食”的称呼,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认为枣味甘、性温,能补中益气、养血生津,对于“脾虚弱、食少便糖、气血亏虚”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坊间甚至流传有“一日吃仨枣,红颜不显老”的俗言。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,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。6 G; j, }; l5 O% y; x/ \. x
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,“多食令人寒热,凡赢瘦者不可食”,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。
0 T! g+ q; @& r4 U ; ?0 \) i" v8 x1 m5 P
初秋进补 鸭肉最佳
% D, F5 E4 `! p, D4 ?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,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。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。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或是薏米粥之类的食品,因为夏秋之际湿邪热邪较重,这样可以促进湿热之邪的排出,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。
; h6 b" D1 y$ s, o, {& k8 P; w 在肉类的选择上,以鸭肉为最好。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,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。秋天燥邪严重,吃些凉性的鸭肉,对于体内有热、爱上火的人而言,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。
+ ^+ J/ w: g4 l9 j9 M2 l4 k 自己动手做鸭肉粥, n7 U5 {' b/ L, I, O. g! t, @
将250克鸭肉洗净,用料酒、盐煨20分钟,之后加入适量清水和盐熬成鸭汤。等鸭汤开锅后,将上面的浮油撇掉,然后将100克洗净的粳米放入鸭汤中煮粥,粥熟后再加点新鲜的蔬菜即可食用。这道粥口味较清淡,味道也较好,再加上粳米还有健脾和胃的功效,对于消化能力下降的人来讲无疑是秋季进补的最佳选择。
! q3 h3 z5 u; z( K9 [+ Z/ @5 l% v ' J% O; \/ Q. Q: V/ I
初秋养脾 常按足三里
/ M1 s) f }# ~ y; I% Y 除了注意饮食以外,中医穴位按摩也可以起到强健脾胃的效果,足三里就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要穴。有句俗话,叫做"常拍足三里,胜吃老母鸡"。足三里是胃经的"合穴",有扶正培元、调理阴阳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经常按摩此穴不仅能补益脾胃,对于消除疲劳、恢复活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。4 M# v4 P# ]9 w. I% v2 ?7 x! {7 Y3 d4 s& c
找穴:足三里怎么找呢?此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处。找这个穴位时,可以用虎口围住膝盖,四指并拢,食指放于胫骨前缘,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此穴。
. S! ]: K8 _8 i+ o 按法:按压时以有酸胀感觉为佳,每天按摩2~3次,每次3分钟,长期坚持,不仅可和脾胃,还有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效果。家里有艾条的话,也可以用艾条灸,艾条悬放的高度以产生热感为佳,灸的时间比按摩的时间要长一些,大约10分钟左右。每周1~2次即可。1 l) X8 j0 V8 [5 v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